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动态

投资学教研室《证券投资学》公开课暨教学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共享,2025年10月27日(周一)下午第七节课,投资学教研室在六教606教室举办了《证券投资学》公开课及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李立老师主讲,教研室主任刘海飞老师主持,吸引了投资学教研室多位教师积极参与听课与深入研讨。

公开课上,李立老师首先回顾了上节课的核心内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同学对于课前的思考。随后,围绕“如何根据指数所处的阶段来选择个股”这一主题,以“梳理历次牛市的板块热点和轮动规律”为切入点,形象地解释了牛市不同阶段板块轮动特征和主力的具体意图。同时,结合“如何理解预期差”这一内容,从全新视角剖析了普通投资者在投资策略上的改进空间,并通过“根据指数所处阶段进行选股的实盘操作案例”启发学生从实际投资经验中汲取宝贵投资经验并转化为建立投资体系的重要蜕变,实现了从认知到实践的跃迁,有效培养了其在证券投资领域的批判性思维与现实关切。

在教学过程中,李立老师精神饱满,思路清晰,课程组织环环相扣,实现了课前导入、课中引导与课后总结的自然衔接。他巧妙地将投资实战化经验引入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情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李立老师积极借助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设计实时抢答、随堂测验、小组互评等多样化互动形式,通过即时反馈机制精准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在随后的教学研讨环节中,刘海飞主任主持教师们展开深入交流。与会老师一致认为,李立老师以“根据指数阶段选择个股”这一核心实战问题为主线,通过梳理历次牛市板块轮动规律,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为可操作的投资逻辑。特别是对“预期差”概念的剖析,从认知层面引导学生突破普通投资者的思维局限,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深度与前瞻性。课程以实盘操作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真实投资经验中汲取养分,完成“建立投资体系”的重要蜕变。这种“理论-案例-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投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经济学院张绍合副院长总结到,李立老师的本次公开课成功展示了一名优秀金融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视野、教学智慧与课堂魅力。其将实战经验、智慧工具与系统理论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为投资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富有价值的范本。建议教研室以此类公开课为契机,深入推动“实战导向、技术赋能、思维深化”的教学创新。未来可考虑组建跨课程教学团队,围绕“投资分析与决策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系统设计不同课程间的衔接与联动,共同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投资人才。

公开课现场图片.jpg

李立老师授课

研讨会图片.jpg

课后研讨